首页 | 机构简介 | 领导关怀 | 公益事业 | 新闻中心 | 公益社团 |  教育基金 | 合作发展 中文 ENGLISH
 
最新公告
 
最新图片
  学术经纬  
谈中小学心理素质教育

二、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缓
      现在的中小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在他们成长的这个以知识经济为特征的时代里,将充满变革、竞争和残酷替代与选择。所以,作为主体的人,需要有较强的工作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否则将被社会无情淘汰。目前在校的中小学生中,多为独生子女,他们大多在优裕的环境中长大,先天素质较好,书本知识较丰富,但心理承受能力较差;部分学生学习上有困难,并非智力原因,而是心理素质所至。在全国深入开展的素质教育的今天,不难想象,如果学生心理素质未得到增强,其他素质的发展可能就是一句空话。近年来,在中小学生中出现厌学逃学、流失犯罪、离家出走甚至摧残自身或他人的情况,已不是个别现象。如淅江金华四中高二的一名学生因忍受不了学习成绩名次和家长的压力,用榔头打死亲生母亲;温州永嘉两名学生因勒索钱财将一同学乱刀砍死等血淋淋的事件让人触目惊心。具有关部门统计,近年青少年犯罪呈上升势头。这些问题向我们敲响了警钟,甚至引起了江泽民同志的高度重视,对此发表了著名的《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总书记站在民族兴亡的高度,希望各级党政领导同志要高度重视教育和青少年学生的思想工作。这些现象的产生,究其原因,其中当然有人生观、世界观等方面的问题,但心理素质差恐怕是一个最基本原因。这说明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己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候了。
三、提高学生心理素质是时代的重托 
      根据当前形势的需要,作为育人主阵地的学校,应责无旁贷地把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真正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使我们的学生从小学起就能接受应有的心理健康教育,从而逐步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以利长大后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为国家和民族作出更大的贡献。这一史命历史地、沉甸甸地落在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身上,这是历史的重托!
在对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中,作为领路人的校长和教师更应自觉加强心理健康修养,起到积极的表率作用。
(一)校长具有良好心理素质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
      作为一校之长,要想出色地完成任务,发挥领导功能,就必须具备较高的领导素质。领导素质包括政治觉悟、思想品德、心理素质、知识结构、能力水平以及身体状况。其中,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是必备的基础。
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是学校行政系统的最高决策者和指挥者,工作担子重、压力大、面临的矛盾多。这就要求校长必须具备坚韧不拔、刚毅果敢的意志和良好的心理品质。校长应具有不达目的不罢休的顽强毅力和坚强的自信心,有确立明确的奋斗目标,并努力为之奋斗,直到实现决心;其次,校长要有在复杂而困难的条件下,及时独立作出决定的能力,有在可能承担风险的环境中作出决策的勇气,有在时间紧迫的情况下果敢、快速决断胆略;校长还应有豁达的性格和宽容的心态,这在几种心理品质中最能体现校长的心理素质的高低,它不仅是一种美德,一种技巧,而且体现了校长的理智和自信;校长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应保持乐观、稳定的情绪,要善于在复杂的情况下控制自己的感情和行为,抑制冲动,始终以沉着、宁静的心态处理各类事情。
总之,校长的良好心理素质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实践锻炼和加强自我修养形成的。如果每一位校长都自觉地培养起了作为现代校长应具备的心理品质,就可以用其良好的心理状态去影响教师,就能制定出行之有效的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和方案来。这样,学校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就有了基本的前提,教师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就有了动力。
(二)教师心理素质得到增强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在深化教育体制改革过程中,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要办好一所学校,关键在于建立一支业务能力强,心理素质稳定,师德高尚的高质量的教师队伍。
9 7 3 1 2 3 4 4 8 :
 上一篇:
 下一篇:
  招贤纳士 |联系我们 |收藏本站 | 设为首页
业务指导:北京师范大学            技术支持: 北京京师智业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中华人民共和国京ICP备09075026号)Copyright© 2004-2054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