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创业指导
第一,成立创业教育研究中心。推进创业教育需要一定的组织基础,应该有一个常设的组织机构。国外大学生创业教育多以商学院或管理学院为依托的事实告诉我们:以管理学院为依托,成立创业教育研究中心。中心应该有较为固定的工作地点、教学设备和办公设施,并且有一定的工作经费或启动经费。在已有创业专业教育的基础上,研究在校学生进行创业教育的规律。创业教育研究中心除科研功能外,还负责创业教育工作的领导、组织、计划、协调等工作,兼有教学功能和其他功能。
第二,开展创业组织活动,重视大学生创业体验。为了使学生尽快掌握创业的基本知识与能力,进行创业组织活动是创业教育过程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应鼎力支持。在实验教学方面,高校可应把若干个实验中心和创新基地,全天候向全校各专业学生开放,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第二课堂方面,以社会活动为依托,以竞赛活动为载体,推动创业教育的开展。高校可实施“科技英才计划”,设立学生“科技创新基金”,资助学生进行科技创新活动;还可成立专门的科技创新实践中心,对学生的创业、创新活动进行指导、咨询和评价;举办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活动。并创造条件,尽可能地将竞赛中选拔出来的成果向实际生产延伸,使学生成果走向产业化。
第三,重视和发展小企业教育,建立完善的企业联系网络。
一方面,企业的发展必然经历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的曲折过程,对于刚刚步入社会,各方面阅历尚浅的大学生来说,立即将创业的目标定位在大中型企业,显然不切实际。另一方面,小企业在经济发展和解决就业问题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由于小企业能够提供许多大企业所不能提供的服务,而且有很多创造发明,因而,小企业的销售量很大,能够为国家上缴大量的税金。因此,重视小企业创业教育,既符合大学生的实际,又有助于促进经济发展。
创业教育由于其较强的实践性,决定了它不可能依靠封闭的校园教育结出硕果,而必须同时外借一些社会力量,特别是企业界的支持。创业教育应密切联系社会,时刻把握市场脉搏,建立成功企业联系网,将市场信息及时传递给学生。通过这些力量的支持,给学生真正的感性认识并亲自体验创业的机会。建议高校管理者与有志于为创业教育作奉献的企业形成制度性的联系,甚至形成创业教育联盟,以推动创业教育的开展。
第四,加快产学研一体化进程,建立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为学生搭建创业平台。
高校走产、学、研一体化道路不仅是知识创新的需要,而且也是教育创新的重要内容。我们所说的“产”是建立在高校知识创新的基础上,把技术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直接参与经济建设,“学”和“研”则要紧密结合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通过导师制、科研训练计划和科技孵化,为学生的创业活动提供试验田。在这方面我们要在创业见习基地、创业实习基地、创业社团实践基地、创业岗位基地、建立现代的、高科技创业园等几方面进行有力可行性的探索。
参考文献:
[1] 吴启迪 章仁彪 《“全球化”与中国工程教育发展战略》[ J ]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00年
[2] 刘 微 《从国际比较看我国工程教育改革》[ J ] 中国教育报 2001年 |
上一篇:
下一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