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敏,《中国高等教育》2006年第24期
谈我国高校创业教育机制的构建
刘 敏
( 北京师范大学 教育管理学院, 中国 北京 100875 )
摘 要: 构建高校创业教育机制是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一个核心问题,本文从我国的高校创业教育开展的实际情况出发,对高校创业教育的课程改革、管理体制、教学模式改革、招生和考试改革、创建创业型师资队伍和创业指导等五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并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
关键词: 创业教育 高校 机制 构建
Discussion on the Construction of College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System
Constructing college entrepreneurial education system is a key point in our college ED. Based on practical condition, the article puts forward to reasonable suggestions by probing into the following aspects: curriculum reform, administration system, teaching mode reform, students-recruiting and exam reform, creating entrepreneurial teaching process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direction.
Key words: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system; college; construction
作者简介: 刘敏(1971— ),女,吉林省,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硕士。
从社会边缘走向社会中心的高等学校,理应对中国的“创业革命”做出积极的、快速的回应,适应“创业革命”的创业教育应当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创新的重要课题。在我们大力推行创业教育的同时,创业教育对我们来说却是一个崭新的课题,它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借鉴,一切都需要在探索中进行,所以我国大学创业教育的实施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
在此过程中,合理地构建高校创业教育机制已成为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一个核心问题,它涉及到课程改革、管理体制、教学模式改革、招生和考试改革、师资培训和创业指导等多方面环节。
一、课程改革
第一,通过改革课程体系,落实创业教育,完善创业教育教材体系
创业教育作为一种教育内容,要寓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之中,创新、创造、创业的教育要贯穿于整个大学阶段的教学之中,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并有利于教学内容和教育资源的整体优化,有必要在传统的重点课程建设的基础上,进入以相关课程有机集成、整体优化的课群建设。要重新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必须对原有课程结构和设置进行改革和调整,重构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
构建创业教育教材体系。要加强相关调研,获取国内外有关信息,总结成功的创业教育工作经验,结合专业特色和学科支撑,组织专门人员编撰创业教育有关教材,教材内容包括创业的含义、特征、创业的规律和方法,创业所必备的知识、能力、非智力品质、思想境界等素质,并以创业需要为切合点,结合创业教育介绍一些相关且必须掌握的市场经营和生产管理知识、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弥补课程的不足,增强学生的兴趣,拉近社会常识与学生的距离。
第二,改革高等学校的课程设置,增加课程的选择性和弹性课程设置是高等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核心。
实施创业教育,体现在课程设置中,就是增加课程的选择性与弹性,增加选修课在课程设置中的份额,满足学生求职的欲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为今后的创业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和素质基础。面向“商学院”学生的创业教育与面向全体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在课程设置上有所区别。前者主要是一种专业类课程,而后者主要是一种通识类课程。作为通识类课程的创业教育,可以构建以下四种课程:学习基础理论知识的学科课程;有机结合创业意识类的任务和要求的活动课程;营造浓郁的创业文化氛围的环境课程;参与现实的创业经营管理工作的实践课程。四种课程相互交叉、融合。高校的创业教育在课程设置上不应强求一律,只要从我国国情需要和学习者自身发展的需要出发,同时广采博收国内外创业教育专家的智慧,设计出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系统化的内容结构以及鲜活的教学过程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