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机构简介 | 领导关怀 | 公益事业 | 新闻中心 | 公益社团 |  教育基金 | 合作发展 中文 ENGLISH
 
最新公告
 
最新图片
  学术经纬  
在“猜想与反驳”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学   生 标  题 证  据   
A 回延安的途中 亲人迎过杜甫川、柳林铺、迎过延河来   
B 到延安 已踏上了延安的土地,见到了延安的亲人   
C 回延安 回到了延安 
 
在得到A、B、C三种猜想结果后,组织学生进行反驳,进入排除错误阶段。让一个同学做主持人,教师只作为旁观者或疑点的疏通者。该同学主持如下:(1)对第一种猜想观点的反驳:a 给学生一点时间,找证据。b 学生反驳:“柳林铺”属于延安。c 全班同学认为反驳成功,猜想不成立,该观点被淘汰。(2)第一种观点错误,第二种观点自然正确。(3)对第三种观点的反驳:a 学生抢答、反驳:虽然内容概括对了,但因与题目重复,不如第二种好。b 学生反驳该生:全文恰恰以“回延安”为线索组织。c 反驳失败。至此,猜想成功,问题得到解决。
“猜想与反驳”的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上的有效运用,不仅有效地使学生接受了新的知识,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大胆猜想、敢于反驳、积极创造的精神和敢于面对被批判、反驳的健康心态,同时,在培养学生“猜想与反驳”的科学创造方法和创新能力方面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在具体的教学实际中,我们在运用“猜想与反驳”的教学模式时,在教学策略方面要注意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
1、设疑启智、营造良好的创新教学氛围
      运用好“猜想与反驳”的教学模式,离不开良好的教学环境与气氛,更离不开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调动,教师要激励学生大胆猜想与反驳,并鼓励学生敢于面对被反驳、批判。课堂教学中每一教学步骤都应多设信息沟,层层递进,可根据一定的教学内容或语言材料,设计适量灵活性较大的思考题,或让学生从同一来源的材料或信息中探求不同答案,培养学生积极求异的思维能力。
(1)将创造学的“集体思考法”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这是一种在师生共同参与的情况下,通过畅所欲言、讨论、发表见解、取长补短去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可以以两人或四人小组合作讨论的方法去进行,逐渐在课堂中形成一种学习上互相帮助、尊重别人见解,勇于探索的创造氛围。
(2)激励学生大胆地猜想与反驳。对一些能够提出与众不同问题的学生要给予表扬,并说明其现点的价值(即使观点有错误或不现实),避免出现嘲笑、讥讽等现象。例如英语教学中,在组织学生学习New Concept English 第一册第75课时,提出了“Why does the shop assistant say women always wear uncomfortable shoes?”的问题,让学生各抒己见,展开热烈讨论。有学生大胆地指责shop assistant 这句话带有明显的性别歧视,我们就要及时表扬他,并鼓励学生要注重理解语言的内涵,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3)在反驳阶段更要注意对被反驳学生心理的保护。告诉他们批判不是批评、批判,反驳是一种科学的态度、方法。要想到,自己能够提出一种不同的观点并引起全班同学的讨论,即使被反驳、被证伪也是富有创造力的表现,也是引以为自豪的事情。从而,使学生总保持胜利者的良好的心态,更好地参与创造活动。
2、培养自立探究,巧设创新探索机会
     素质教育是培养21世纪人才的教育,学生需要能够继续获得知识和能力的科学方法,良好的学习方法能使学生更好地发挥天赋能力。学生应该是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让他们更多地自主学习、独立思维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如何去获得知识的方法,以达到培养创新的意识,提高创新能力的目的。所以,我们要遵循启发式教学原则。在“猜想与反驳”过程中,教师只起引导作用,而具体过程完全由学生自己进行,教师不干涉学生的思维过程。
主体性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交流的多边活动。师生间平等民主合作的交往关系,能使课堂更自由开放、更富有情境性,更利于学生的主动参与。教师在教学的设计和安排上必须更加注意教法新颖有创意,以便更好地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角。使得学生能够在不断的“猜想与反驳”过程中发现自我,提高自我。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法,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和激励全体学生主动参与,锐意创新。教师在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安排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激发学生探究欲望,想方设法培养其独立获得知识,创造性运用知识的能力。
3、选择好“猜想与反驳”的应用时机
     为了更好地发挥“猜想与反驳”在创新课堂中的作用,应注意本教学模式的应用时机。
(1)组织辩论会,教师要挑选合适的内容,就知识点中一些有争议性的问题展开。如在讲人教版的五年级语文《放弃射门》这一课时,就可以采用辩论会的形式来讲授,在“福勒放弃射门,到底应不应该”的辩论中,使学生真正理解了课文。
(2)应鼓励学生随堂发问,针对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完全可以抛开原来的教学设计大胆组织猜想与反驳,不必局限于本节课既定的教学任务。“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科学史上的每一项重大发现都是从问题开始的。不能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就谈不上创新,现代研究表明:放手让学生自己提问题比通过被动的阅读寻找答案的策略更有效,当学生发现并提出一个高质量问题时,必然伴随着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演绎推理等思维活动,可见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重要性。
(3)对于同时含有几个知识点的新授课,可挑选其中一个或几个知识点运用本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
4、培养发散思维,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有位名人曾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有研究表明,讨论式、质疑式的教学有利于发散思维、创新思维的发展。要让学生丰富想象,积极探索求异,坚持独立见解,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创造性因素,通过设疑创设情境,给予每位学生参与的机会。让学生积极运用所学的知识,大胆进行发明创造。如在英语教学中,在教过去进行时,出示一副简笔画,内容是有关一位学生在学习的情况,而旁边有他的爸爸在看报。在出示图时我们可以先把这学生在干什么遮住一半,然后问:What were the children doing when his father was reading a newspaper? 那么这时同学们就会进行guess,并积极发言,从而给他们提供了发散思维的机会。
5、教师甘当其中的一员
(1)在学生对“猜想与反驳”教学模式操作过程熟悉之后,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去主持、组织整个猜想与反驳的过程,从而,使学生的主体地位进一步体现。比如英语教学中,在做好准备的基础上,可以开展学生的结对子或小组讨论或其他活动,进行交往合作学习。教师要尽可能地参与这些活动,从而使合作学习成为学生间、师生间合作交往的主要形式,有利于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结对子或小组合作学习,给每个学生都提供了公平参与的机会,促进了学生构建水平的提高,从而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
(2)为了使学生更加深入积极地参与教学过程,教师可以将自己作为学生中的一员,与他们一起参与猜想与反驳的过程,甚至有意识地提出错误的观点,被学生们所反驳,证伪。从而,既使学生感到科学探索的巨大力量,进一步促使他们去猜想、反驳,又使其他被证伪的学生感到心理的平衡,使他们保持良好的心态。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问题设计要新颖别致、并能唤起学生共鸣。让学生在独立思想的基础上,再进行集体讨论,集思广益。也可以用所教的知识,让学生自由地求异发散、编写新的内容。如一篇文章教完之后可以在黑板上出现几个key words 让学生自己去编一些内容。使学生相互启发、相互交流,从而以创新意识来灵活运用语言知识。让学生凭自己的能力与摸索解决新问题,掌握新知识,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也得以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过程既是一种认识过程,也是一种探究过程。教育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探索与创造,课堂教学只有学生的主体作用与教师的主导作用很好地进行统一,不断探索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引导学生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培养学生的开拓精神和创新意识,逐步培养其求异创新能力。
      总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运用“猜想与反驳”的教学模式时应多多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有力地促使学生广泛、灵活地思考,增强学生的想象力和应变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培养学生思维的敏锐性、流畅性、变通性、独创性及周密性,同时还能培养学生敢于创新的精神,为学生的智力发展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提供有效的途径。
      中华文化悠久历史的沉淀,为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了丰富的营养和土壤。但是,创新人才又不能沉溺于历史的辉煌之中,而必须用深邃的怀疑目光,进行猜想与反驳,探索和分析问题,再创历史辉煌。
9 7 3 1 2 3 4 4 8 :
 上一篇:
 下一篇:
  招贤纳士 |联系我们 |收藏本站 | 设为首页
业务指导:北京师范大学            技术支持: 北京京师智业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中华人民共和国京ICP备09075026号)Copyright© 2004-2054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