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研究方法
(一)观察法
心理学认为“观察,是人们对现实对象直接认识的一种主动形式,是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按照观察法的要求,分五步实施:确定观察的目的和选定观察的对象;做好观察前的准备工作,如准备观察工具,设计、印制观察记录表等;进入观察场所,获得观察对象的信赖;进行观察并做记录;整理观察结果;分析资料并撰写观察报告。目标是通过观察,了解志愿者、民众、参赛选手参与的热情和行为表征,找出典型案例。
(二)文献研究法
文献研究法是一种既古老又具有生命力的科学研究方法,也是教育科学,体育人文社会学经常采用的基本研究方法之一。它具有研究过程的真实性强,研究范围不受时空限制,研究简便易行和研究费用低,便于对调查对象作纵向分析等优点。本课题的文献研究包括四个方面:
1.中央文件研究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2004),《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2002),《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2004),《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06)等。
2.人文奥运系列成果研究
《北京人文奥运战略实施计划----中国人民大学建议稿》(2002);《人文奥运行动计划倡议》、《人文奥运》(2004);2004年“奥运与北京发展论坛”,“创造的多样性:奥林匹克精神与东方文化国际学术研究会”、“奥运经济与城市发展合作国际论坛”等一系列大型国际会议出版的《奥运与北京发展》、《创造的多样性》、《圣火、传递心中的爱》、《奥运经济与城市发展》、《奥林匹克精神与东方文化》、《奥运圣火照北京》、《北京奥运之魂》等著作和文集,及提交的《2004奥运研究报告》;2005年召开北京2008奥运国际论坛2005大会:《和谐之境:奥林匹克总体影响与全民参与论文集》,和奥林匹克知识系列读本;2005年2月,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政府出台《人文奥运行动计划实施意见》;中国伦理学会、首都文明办《人文奥运与和谐社会论坛论文集》(2006);以及北京奥组委网站推出的系列成果。
3.德育文献研究
主要包括《中国传统人生哲学》詹万生(1996),《德育新论》和《中国德育全书》詹万生(1996),《道德教育论丛》一、二卷,朱小蔓(2002),《德育新论》鲁洁、王逢贤(1994),《现代德育论》班华,《现代德育论》戚万学、杜时忠,《德育美学观》檀传宝(1996),《德育的忧思》陈会昌(2000)等。
4.体育人文社会学文献研究
包括体育史编写组编的《体育史》(1987),孙葆丽等编的《奥林匹克百科丛书》2000(共8册),崔乐泉等编的《奥林匹克百科丛书》2000(共8册),卢元镇的《体育的社会文化审视》、《中国体育社会学》,任海的《奥林匹克运动百科全书》(2000),熊斗寅的《熊斗寅体育文选》,王则珊的《学校体育理论与研究》,奥林匹克学编写组的《奥林匹克学》,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的《奥林匹克宪章》、奥林匹克系列《读本》等几十部著作。
通过文献研究,探索北京奥运前后民族传统文化迅速传播和民族精神迸发的原动力,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探讨这些理论对全民,特别是青少年道德发展的价值与功能。
(三)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法作为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之一运用于广泛的领域,自50年代从国外介绍到我国,已被广泛地用于教育研究领域,它是指教育情境的参与者基于实际问题解决的需要,与专家、学者或组织中的成员共同合作,将问题发展成研究主题,进行有系统的研究,以讲究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研究方法。本课题通过边研究边行动,边行动边研究,在研究中行动,在行动中研究,探求有效的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模式。
|
上一篇:
下一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