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称:幼儿教育科学化发展理论与实践研究
分类: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规划课题
级别:国家级课题
内容简介:
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础教育的基础。人才培养的优势不在教育的终点,而在教育的起点,幼儿时期是人生的起步阶段,是一个人智力发展、性格形成、习惯养成的关键期,因此,良好的科学的幼儿教育对于促进人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提高国民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是党和国家对幼教事业高度重视。2003年国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今后5年,全国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的总目标是:学前三年儿童受教育率达55%,学前一年儿童受教育率达到80%;全面提高0—6岁儿童家长及看护人员的科学育儿能力。0—6岁儿童家长及看护人员普遍受到科学育儿的指导。将科学育儿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并强调要扶持和发展农村及老少边穷地区的幼儿教育事业。幼儿教育的整体发展,有利于小学教育的普及与提高,有利于促进教育公平的真正实现,有利于实行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要求。
二是幼教工作尤其是农村幼教工作中存在很多问题亟待解决。农村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中的薄弱环节。近几年来,农村幼儿教育有了较大发展,为农村学前儿童的健康成长创造了有利条件。但是,目前农村幼儿教育的总体水平还很低,与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还不相适应,尚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城区幼儿园的所有不足在农村幼儿园都被成倍地放大,主要表现在:一是管理无序,教学点散乱、分布不均;二是师资力量薄弱。有相当一部分幼儿教师文化水平低,没有经过专业训练,不懂幼儿教育,只知道保幼儿平安;育婴师或早期教育教师很难让家长满意 三是条件过于简陋,没有合格的办学条件。目前农村大部分幼儿园是将住房简单改装而成的,既缺少安全防护设施,也没有符合要求的活动场地、体育设施和玩具,没有音响设备,缺乏正确的音乐素质教育。四是所用的教材不规范。一些幼儿园的老板为节省开支,对教材的要求很随意为促使农村幼儿教育健康发展,并走上良性规范轨道,有必要加强农村幼儿教育的科学管理科学研究,使之更适合农村幼儿的成长。
三是在国外流行的幼教理论的影响下,我国的幼教事业面临新的挑战。随着我国的对外开放,幼教界也开始从国外引进一些先进的教育理论。“蒙台梭利”、“奥尔夫音乐教育”、“瑞吉欧”、“福禄贝尔”、“多元智能”、“感觉统合”、“建构主义”等便是其中的代表。这些理论在带给幼教界一些新的理念、新的冲击、新的启发的同时,也带给广大农村幼儿教师新的困惑,幼儿教育如何在在吸取西方先进的幼儿教育理论的同时,结合本地具体实际,立足本土的先进文化,因地制宜,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发展有所创新,走中国幼儿教育特色科学化发展道路,这是当前我们急需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本课题是对幼儿教育现象及教育规律的探索,旨在以管理机制、课程活动、师资培训和科学普及为基本点,构建农村幼儿教育科学化发展的整体框架,探索适合农村幼儿教育科学化发展的教育体系。
一、理论依据及指导思想
理论依据:邓小平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陈鹤琴的活教育思想,为课题的研究制定了总的方向和科学的方法论。
法律法规依据:教育法、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教师资格条例、国务院《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以及相关政策法规,明确指出了幼儿教育科学化的总的宗旨、方向、目的任务和要求 |
上一篇:
下一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