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机构简介 | 领导关怀 | 公益事业 | 新闻中心 | 公益社团 |  教育基金 | 合作发展 中文 ENGLISH
 
最新公告
 
最新图片
  思想精粹  
数学高深 不离实际
‘冷水’的背后,正有一颗火热的慈父之心。”可谓深知华罗庚的良 苦用心。

三、广育英才

    在进行科研和教学 T作的同时,华罗庚十分注意发现和培育 人才。正如当年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教授慧眼识英才,把他 从金坛中学调至清华任教一样,华罗庚从陈景润的学术论文中看 到这个年轻人的天赋,硬是将之调到中科院数学研究所。后来,陈 景润做出了有目共睹的成就。在半个世纪中,数学界受华罗庚教益 的,早期有他的合作者段学复、徐贤修等人;建国后除陈景润外,还有王元、越民义、万哲元、陈肩锵、龚升、严士健等等一大批卓有建 树的学者。综合起来,华罗庚的教学方法有四大特点:

    ( )严格的教风。华罗庚认为科研要严,教风也要严。他曾对 壬元说过:“不但要有速度,还要有加速度。如果你只在这个水平上工作,那永远不会有更好的成绩。”所谓速度,是指能够做出科研成 果来:所谓加速度,则是指研究成果的质量不断提高。他还认为: “师生之间的严格要求,只会加强团结,即使有一时想不开的地方,在长远的学习、研究过程中,学生是会感到严师的好处的。同时,对 自己的要求也要严格,大庆‘三老一四严’的作风,我们应随时随 地、人前人后地执行。”因此,无论是清晨还是深夜,也无论是假期 还是节日,华罗庚总去敲研究所宿舍的门,找学生谈数学或布置任务,要求之严格在有人看来已到了不近人情的地步。但正足在这样 的严格要求下,他把一批又一批后起之秀送上了攀登数学高峰 之路。

    ( )带领学生一起攻关。他认为这样可以让学生认识到在解 决问题过程中的困难和克服困难的关键所在,并且能培养学生不 怕失败的品格和坚韧的性格。他常说:“我们老一辈的科学工作者, 培养青年要像游泳一样,不能光站在岸上,要跳下去一起游。 1963 年他与万哲元合作出版《典型群》一书,成为该领域的经典教材; 1964年,他与王元发表了用分圆域计算多重积分的方法,并在计算机上加以实现,后来又提出理论上的证明,其成果被称为“华一王 方法”。

(三)“从薄到厚”到“从厚到薄”。他认为前者指了解和巩固书 中的知识,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后者指在学习过程中解剖感材 料,加以综合整理,达到实质性的了解,真正抓住学习内容的重点, 培养起独立思考的能力。

    ( )训练学生有三个步骤:要求学生写一本可以使青年人循 此进行某一分支研究的书;帮助学生在一个主题下,搞些专业资 料,借以使学生认识到问题的主次;帮助学生进一步走上科学研究 的道路。

    华罗庚不但在高等教育领域作出了巨大贡献,而且十分关注 中学教育。在他的直接组织安排下,我国第一次中学生数学竞赛于 1956 5月在北京、天津、上海、武汉四地举行,名列前茅者免试送 人各自志愿的大学数学系学习。可惜后来的政治运动把这项有远 见的活动给冲掉了。他还为中学生写了《杨辉三角》、《数学归纳法》 等书以及规劝学生认真学习的《取法务上,仅得乎中》一文 (1952 )。通过上述方式,千百万学生受益于华罗庚,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四、培养自学的学习方珐

华罗庚没有受过高等教育,一切成就全凭自学得来,因此他积 极主张治学问要养成自学的习惯。他认为:“每个人都应该养成自学 的习惯,没有自学的习惯,一出校门就完了,将来就会一事无成。在

9 7 3 1 2 3 4 8 :
 上一篇:
 下一篇:
  招贤纳士 |联系我们 |收藏本站 | 设为首页
业务指导:北京师范大学            技术支持: 北京京师智业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中华人民共和国京ICP备09075026号)Copyright© 2004-2054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