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高深
不离实际
——华罗庚教育思想简述
华罗庚
(1910年~
1985年
),著名
数学家、教育家,江苏金坛人。
1924年
入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后因家贫辍
学。
1929年任金坛中学庶务会计,开始在上海《科学》杂志上发表论文。
1931
年被引荐到清华大学工作。
1936年作为访问学者至剑桥大学深造。
1938年
任西南联大教授。
1946年赴美,受聘为
普林斯敦高等研究所研究员、伊利诺
大学终身教授。
1950年归国,历任清华大学教授,中科院数理化学部委员、副院长,应用数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科技大学教学系主任、副校长。是第一至第
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第六届奎
国政协剐主席、民盟中央副主席、中国
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会长、中国科协副主席。著有《堆
垒素数论》、《典型域上的多元复变函数论》、《华罗庚科普著作选
集》等。
华罗庚的教育思想,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理论联系实际
华罗庚早先从事的是纯数学理论的研究,自美回国以后,他学
习了马列主义理论,思想上有了很大进步。他认识到根据当时中国的情况,对于学数学的人而言,最重要的是把理论成果更有效地与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运用到生产生活中去。
50年代初,他走出书斋
和课堂.把数学方法创造性地应用于国民经济领域,筛选出
r以改
进工艺问题的数学方法为内容的“优选法”和处理生产组织与管理
问题为内容的“统筹法”
(简称“双法”
)。并用浅显的语言写出了《优
选法平话及其补充》和《统筹法平话及其补充》两本科普读物,开辟了应用数学的新天地。为了推广“双法”,华罗庚组织了小分队,从
60
年代到
80年代,先后经历
26个省、市、自治区,“夏战浙豫冒酷暑.冬战松辽斗寒冰”,使数以百万计的人得以亲聆教诲和参与实践,因之受惠的企业单位不计其数。可以说,这是最广泛意义上的教育实践,电是社会教育的一种形式。
1982年,胡耀邦在给华罗庚
的信中说:“几十年来,你给予人们认识自然界的东西,毕竟超过了
自然界赋予你的东西”,肯定了他把数学理论用于生产实践的成
绩。,华罗庚自己也说:“如果没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就不可能有深思
明辨的能力来分清方法的有效性,也就做不出‘浅出’的工作,因为
‘深入’是‘浅出’的前提。我认为,我的两个‘平话’就是在这样一个
基础上形成的.如果没有实践,那么理沧就会变得苍白无力。况且,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由此,推广“双法”成为他理论联系实践教育思想最集中的体现。
二、实事求是
华罗庚认为治学要取得成果,必须在“实”字上下功夫。他说:
“我今后努力的方向,就是一个‘实’字,知而不行等于不知,行而无
毅力等于不行。行在实处,如此而已,岂有他哉
!”他最著名的观点
是“下棋我高手,弄斧到班门”,认为只有不断在能者面前暴露自己的弱点,才能不断进步。他这样要求自己,也这样要求学生。譬如.
他对那些急功近利或企图一蹴而就的年轻人特别没有好感。一次.他严厉地批评了一个学生,原因是他交来一篇据说是“一夜未眠的
畅想曲”的论文,他认为一夜就突击出来一篇论文是不符合实际
的,也是不成熟的表现。他说:“对于幼苗,不能浇温水、热水,应浇
冷水。我从来就是对青年泼冷水的。”当时在场的龚升教授
(后任中国科技大学副校长
)事后说:“看似华老是对青年‘泼冷水’,其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