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以实施本科教学质量工程、研究生教育优秀工程为契机,全面推行高质量的素质教育,培养面向国民经济和国防领域以及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具有领军和领导潜质的优秀人才。本科教育,以“强化基础、突出实践、重在素质、面向创新”为培养方针,构建了以校、院(系)三级核心课程为主体的课程体系、以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代表的实验与实践教学体系、以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为标志的科研实践训练体系等“三大体系”,创新了高等工程学院和中法工程师学院高素质人才选拔和培养新模式。2006年,以优异成绩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研究生教育,以“拓宽基础、瞄准前沿、构建团队、自主创新”为培养方针,实施面向大型项目的梯队式培养和具有学术带头人品质的素质培养,实现了研究生、本科生教学实验平台一体化。学校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成绩斐然。“十五”以来,全校教改项目共有541项,其中承担国家级项目9项,省部级21项。2005年,在第五届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选中,获得7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9项省部级教学成果奖。在精品课程建设方面,获得8门国家级精品课,27门北京市精品课,48项北京市精品教材。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10篇。学校建有国家工科基础课程力学教学基地、国家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等国家级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基地,2个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2个国家级、5个北京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学生生源质量稳步提升,近年来,理工科生源质量基本保持在全国前十名。本科生一次就业率连续五年保持在98%以上,研究生接近100%。
几十年来,北航在人才培养方面取得显著成绩。老校友中涌现出一大批科技精英和治国栋梁,年轻毕业生中出现一大批崭露头角的青年才俊,莘莘北航学子在校园里也取得了骄人业绩:我校本科生连续十届获得了“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优胜杯”,是全国唯一十次捧杯的高校,并成功获得第十一届全国“挑战杯”举办权;我校14名本科生独立研制的探空火箭“北航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被评为2006年度国防科技工业和北京教育十大新闻,“北航一号”团队获得第三届“航空航天月桂奖”闪耀新星奖;在全国航空航天模型科技创新锦标赛油动载重项目中连续四年荣获冠军并保持纪录;在国际程序设计大赛中获全球诺基亚智能应用移动挑战赛金奖;在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大赛中获亚洲赛区北京赛点金奖;获中法scilab软件开发大赛二等奖等;北航男排是第一支打入全国男排甲级联赛的大学生球队;学生艺术团在历届全国、北京市大学生文化艺术展演活动中共获一等奖60余项,曾先后赴德、法、日等九个国家和地区进行访问演出,受到广泛赞誉。
积极推进开放办学战略,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学校把与世界著名大学及跨国公司开展高水平、高质量的科技合作、人才培养等作为重点,逐步形成多渠道、多形式、大力度的国际交流格局,促进学校向“国际知名”的目标迈进。先后与英、法、德、俄、美、日等近30多个国家及地区的140余所著名大学、知名研究机构和世界级跨国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授予150余名国际著名专家学者为名誉教授、客座教授和顾问教授,聘请长短期外国专家近千人,主办了40余次国际或双边学术会议。
传承北航精神,永葆名校风采。为实现学校“十一五”规划制定的奋斗目标,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北航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提高质量、突出创新、强化特色为主线,以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和创造新知识、新技术成果为目标,紧紧抓住大力提升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和全面振兴国防科技工业的战略机遇,努力构建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充满活力的创新体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优化学校管理,积极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营造和谐发展环境,进一步增强核心竞争力,大力提升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促进学校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协调发展,努力建成国内一流、世界知名高水平研究型大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