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先后与苏州大学、中山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稳定的人才培养和科研合作关系;与美国、英国等 12 个国家和地区的 64 所学校和学术机构签订了交流和合作协议;与多个国家互派留学生。截至 2007 年上半年先后招收了来自 24 个国家的 3312 名留学生,累计派出留学生 2215 名。 2006 年 4 月,由我校与泰国玛哈沙拉坎大学合办的孔子学院获得国家汉办批准。多层次的开放办学,增强了学校的办学活力,优化了办学模式与特色。
建校以来,学校已为国家培养了近 9 万名少数民族干部和各类专门技术人才。不少毕业生已成为颇有 成就的 教授、专家、学者、作家、诗人、党政军领导干部。
为实现学校发展的新跨越,学校以邓小平理论和 “ 三个代表 ” 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面向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办学宗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民族政策,以本科教育为主,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以特色创优为基础,以不断创新为动力,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队伍建设为重点,以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为保障,突出 “ 民族性、地方性、国际性 ” ,强化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三大功能,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提升办学水平,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构建并逐步完善以普通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为主体,继续教育、国际教育、独立学院互动共进、协调发展的办学新格局,力争把学校建设成为在国内和东南亚地区有较大影响的、具有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高水平的教学研究型综合性民族大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