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机构简介 | 领导关怀 | 公益事业 | 新闻中心 | 公益社团 |  教育基金 | 合作发展 中文 ENGLISH
 
最新公告
 
最新图片
  新闻中心  
高考改革:着力解决高考统一性与多样性的矛盾
高考改革:着力解决高考统一性与多样性的矛盾
2008年12月31日 作者:王志武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我们反对将高考改革的统一性与多样性割裂开来,甚至对立起来的观点,要引导公众正确理解高考改革统一性与多样性的协调一致,为高考改革的顺利推进奠定广泛的社会基础,提供正确的舆论导向,营造良好的改革环境。

  ■湖北省教育考试院 王志武

  就现阶段而言,随着高考分省命题、高中新课改和高校招生自主权的扩大,普通高考改革的统一性与多样性问题也更为突出。如果解决不好高考改革的统一性与多样性的矛盾,不仅会影响高考改革的进程与质量,而且还可能引起对高考改革认识的混乱,甚至引起不必要的社会震荡。

  高考改革统一性

  与多样性矛盾客观存在

  高考改革中统一性与多样性之间的矛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分省命题与全国统一命题。到2008年,全国已有17个省市实施高考自主命题,其他省市高考仍使用全国统一命题。在分省命题的省份中,有的是所有考试科目全部自主命题,而有的只是语文、数学和英语3科自主命题,文综、理综还是使用全国统一命题。二是高校自主招生与全国统一招生。从2004年部属院校实施自主考试招生试点,到2008年自主招生名额由原来的5%提高到10%以上,部分省属高校也开始实施自主招生,自主招生名额与招生学校逐渐增加。即使是自主招生的院校,各校自主招生的考试办法与把握的标准也各不相同。除自主招生的院校外,其他院校按照高考分数线,实施全国统一招生录取。三是按人口比例分配招生名额与按省份分配招生名额。从2006年开始,部分部属高校开始实施按照各省人口总数或各省高考考生总数的标准,分配各省的招生名额。部分高校主要是按省份分配招生名额,并明显向学校所在省份倾斜。四是新高考模式与旧高考模式并存。从2007年起,广东、宁夏等4个省区率先实施适应高中课改的高考改革,2009年将有5个省份跟进。到2012年前,全国所有省市都要实施新高考。现在,不仅已经实施课改的高考与未实施课改的高考相差较大,而且已实施高考的省份之间,其高考改革方案与实施办法也各不相同,进一步呈现出高考改革的多样性。也就是说,无论是高考内容、高考方式,还是录取标准、录取办法,都呈现出了明显的统一性与多样性之间的矛盾。如分省命题,不仅加大了命题安全方面的风险,而且也要花费更多的经费。再如自主招生,各学校的考试方式与命题质量科学与否,以及录取的公平、公正等,都是社会十分关注的问题。这些由高考改革中的统一性与多样性引发的矛盾,引起对高考改革的不同评价。

  高考改革统一性

  与多样性不应对立起来

  有观点认为,高考改革要坚持统一性。因为我国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性质决定了高等教育资源应该为全体人民所有,由全体人民共享。由于全国优质教育资源分布极不平衡,大多集中在东、中部地区和城市,对西部边远地区和农村地区的考生极为不利。更主要的是,全国统一高考,已成为我国社会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维护和实现公平、公正的社会机制,并深受社会民众的拥护。因此,为了确保考生对高等教育资源、特别是部属高校优质教育资源享有同等的权利和机会,高考改革应坚持统一性,实施全国统一命题、统一考试、统一招生录取。

  另一种观点认为,高考改革应突出多样性。因为我国地域广阔,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城乡社会存在二元结构,差距较大。特别是各省的基础教育质量、政府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以及投资力度也各不一样,地区间教育质量、教育水平与教育资源也极不平衡。如果实施全国统一高考,势必对边远地区、特别是经济文化欠发达地区的考生造成不公平,不仅不利于边远地区人才的选拔与培养,而且也不利于社会经济发展,造成地区差距的扩大化。因此,普通高考改革要充分强调区域性、差异性,突出高考的多样性。

  对改革的统一性与多样性的认识差异与观点对立,其实质都是因为他们对维护与体现高考公平、公正原则的方式方法有不同的要求和不同的标准。

  坚持高考改革统一性的人认为,坚持高考改革的统一性,就是全国高考改革实施统一规范、统一标准、统一组织与实施,比较明确地表明了对高考公平、公正原则的坚守和维护,其特点就是更强调高考改革形式的规范与统一。

  主张高考改革多样性的人认为,全国统一高考只顾形式上的公平,没有照顾欠发达地区考生的利益,没有体现实质上的公平。即使是分省命题、自主招生、分层考试、素质测评、破格录取等,也都只是在形式上、过程中维护和实现高考的公平、公正原则,没有从实质上体现高考改革的公平、公正。

  处理好高考改革统一性

  与多样性的关系

  高考改革是必然趋势。教育考试有其自身的规律,即作为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考试要为教育教学服务。有什么样的中学教育,就应该有什么样的普通高考。普通高考的方式方法要与中学教育教学保持一致。只有这样,才能使考生熟悉和适应普通高考,才能有利于考生发挥正常的水平,才能确保高考实现检测、甄别和评价考生的目的。然而,在很多地方,高考成为中小学教育的“指挥棒”,中学教学围绕高考转。这就从根本上颠倒了教育与考试的关系,也违背了教育考试的基本原理。因此,要遵循教育考试规律,保持普通高考与中学教育的协调性和一致性,积极推进适应中学课程改革的高考改革。

  高考改革是一个渐进过程。由于我国幅员辽阔,东西部发展不平衡,城乡差别较大,教育投入、教育资源和教育质量也存在明显差异。我国还没有制订维护考试公平的专门法律,社会不正之风及各种腐败现象威胁着高考的公平、公正。一些地方的教师对新的教育评价观念、评价方法缺乏全面、系统的培训和掌握,增加了高考改革的难度。另外,我国当前教育评价理论的可行性研究还比较薄弱,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测评,尤其是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心理健康水平等方面的测评缺乏科学、有效的操作技术和量化考核指标体系,更缺乏全面、规范、严格的监控措施和手段。这些现象不仅影响高考改革的信度和效度,而且还制约高考改革的速度和程度。

  正确理解高考改革的统一性与多样性。所谓高考改革的统一性是指国家对高考改革的统一政策和统一部署,如分省命题、自主招生、适应高中课程改革的普通高考改革等,主要是指改革政策和原则层面的统一,是改革方向和趋势的统一。高考改革的统一性主要是管方向、管政策。把高考改革的统一性理解为实施全国统一的高考模式,是对高考改革统一性的片面理解与认识。

  高考改革的多样性是指在遵守全国高考改革统一政策和原则的前提下,各地、各高校发挥自身优势、体现自身特点,积极组织并实施符合国家高考改革精神的改革措施和实施办法,如各省对考生综合素质采取不同的测评与记分办法,各高校在自主招生过程中所实施的不同的考试办法、录取标准和底线控制措施等。高考改革的多样性不仅能够丰富高考改革操作层面的具体措施、实施办法和监控手段,而且还能充分调动和发挥地方和高校的主观能动性,使其积极参与高考改革的探索和试验,并结合自身特点和本地实际,灵活多样地实施高考改革。所以多样性是强调高考改革的实施操作等微观层面,主要是管具体的操作与实施。高考改革的多样性不能仅仅理解为高考改革的地区性与差异性。

  高考改革统一性与多样性具有内在一致性。一方面,高考改革统一性与多样性具有互补性。高考改革的统一性主要是强调方向、趋势,高考改革的多样性主要是强调操作办法与实施措施。所以,高考改革的统一性与多样性在政策层面与操作层面上,相互补充,相互支撑,可以并行不悖。另一方面,高考改革统一性与多样性在本质上具有一致性。只有坚持全国高考改革的统一性,才能坚持高考改革的正确方向,确保推进各地高考改革的顺利实施。同时,充分调动地方和高校的主观能动性和工作创造性,鼓励各地、各高校在坚持全国高考改革统一政策原则的前提下,从自身条件和实际出发,多途径、多渠道、多方式地实施高考改革,进一步丰富高考改革内容、措施和办法,为全国各地高考改革提供经验、示范和借鉴,使各地高考改革实现新的趋同,从而使全国高考在更高层面和核心领域形成新的统一,促进高考改革实现又好又快地发展。可见,高考改革的统一性与多样性具有内在的协调性。

  我们要防止对高考改革的统一性与多样性的片面认识,更要反对将高考改革的统一性与多样性割裂开来,甚至对立起来的观点。只有引导社会正确认识高考改革的统一性与多样性,深刻理解高考改革统一性与多样性的协调与一致,才能为高考改革的顺利推进奠定广泛的社会认识基础,提供正确的舆论导向,营造良好的改革环境。

 上一篇:
 下一篇:
  招贤纳士 |联系我们 |收藏本站 | 设为首页
业务指导:北京师范大学            技术支持: 北京京师智业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中华人民共和国京ICP备09075026号)Copyright© 2004-2054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