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殷殷厚望寄壮乡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考察广西教育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考察广西教育
www.jyb.cn 2008年12月09日 作者:柴葳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50年光荣岁月,50载沧桑巨变。半个世纪的阳光雨露,半个世纪的春风送暖,将党和国家的关怀与深情洒遍壮乡的山山水水,村村寨寨。“荒山变成花果山呵,水库修在山沟里哎,擂起铜鼓庆丰收呵,壮山处处传奇迹……”,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守卫祖国西南边陲的广西儿女唱出了老歌《壮锦献给毛主席》的新内涵。
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前夕,八桂大地张灯结彩,郁郁葱葱,一派幸福祥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专程来到广西,考察教育等方面的工作。
12月5日下午,刚踏进广西民族大学的校门,刘延东就被身着各色民族服装的大学生们洋溢着青春的笑脸深深感染,高兴地向现场的少数民族学生不断挥手致意。成立于1952年的广西民族大学,已为国家培养了近10万名少数民族干部和各类专门技术人才,目前学校的全日制在校生来自32个民族,为民族地区的现代化建设、边疆稳定、国家统一发挥了重要作用。
刘延东欣慰地说,广西民族大学把民族性、地方性、国际性作为办学定位很重要,积极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和高素质人才,有特色,有作为。在新形势下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在学科建设、教师队伍建设和教育教学改革上下功夫。“大家要在广西民族大学这个多民族的大家庭里,努力学习、成长成为一名民族地区合格的建设者。”刘延东勉励学生们并在留言簿上欣然题词:“发展民族高等教育,培养高素质各类人才。”
在诗琳通公主泰文资料中心,在多媒体教室的旅游口语课上,在东盟文献信息中心,总能看到来自泰国、越南、老挝等东南亚国家留学生专心学习汉语的身影。“在这里学习习惯吗?”刘延东放慢语速问道。“早就习惯了!”20岁的越南留学生陈氏清红用流利的汉语回答道。“看,中文讲得多好!”刘延东高兴地说,中国和东南亚国家是友好邻邦,希望广西民族大学充分发挥地缘优势,进一步做好对东南亚国家留学生的工作,为发展中国和东南亚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作出贡献。
6日一早,刘延东一行便驱车3小时赶往崇左市大新县雷平镇的雷平中学。该校的657名在校生中,97%是壮族。辐射周边23个村寨。
教学楼一侧的一块该校2007年至2008年“两免一补”情况的统计展板吸引了刘延东的注意。校长介绍说,同学们都享受了免除学杂费、课本费和寄宿生的生活补助费,仅生均生活补助一项,一年间就从375元增加到750元。刘延东高兴地不住点头。当得知学校的120台电脑已需更新换代后,刘延东马上跟同行的国家发改委相关负责人商量,“要大力推进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让边远地区的孩子们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从教学楼、综合楼到学生宿舍、学生食堂,几乎每个楼上都挂着一块不起眼的牌子:“国家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项目”、“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刘延东赞许地说,通过一项项惠民工程解决学校存在的实际问题,积累下来,学校的面貌就会越变越好。在学生宿舍、学生食堂,刘延东关切地询问学生住得挤不挤、一周能吃上几顿肉。当得知学生一人一张床、每天有肉菜时,刘延东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白天进太阳,晚上进月亮,夏天不遮雨,冬天不挡风,还用木棍顶着墙……”曾经是广西边境农村学校的真实写照。1998年以来,在党和国家的大力支持下,自治区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先后组织实施了以“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为核心的“十大教育专项工程”,累计投入资金50多亿元,新建校舍781万平方米,曾经满目疮痍的校园再展欢颜。
离开时,一群在篮球场上活动的学生都围拢了过来。看着他们汗水淋淋的笑脸,刘延东兴致勃勃地和学生们拉起了家常:“你们都住在学校吗?最远的离学校多远?父母在身边吗?”“我家离学校4公里!”“我家5公里,最远了!”“爸爸妈妈打工去了!”学生们争先恐后地说着。“你们要好好学习知识,掌握本领,今天做好学生,长大后做边疆的建设者,把家乡建设得更美好,有没有信心?”刘延东笑着问。“有!”学生们的回答整齐而响亮。
随后,刘延东来到大新县堪圩乡芦山村完小。在这所有着80年历史的学校,刘延东最关心的仍是学生的学习生活条件和教师的工作生活环境:学生的生活补贴发放是否及时、远程教育设备设施是否到位、有没有专职的音体美教师、学生体育锻炼活动开展得如何。
从教室出来,刘延东走进不远处的教师宿舍,语文教师黄志生正在昏暗、狭小的屋子里备课。当得知黄志生已在学校任教30年,而住在他隔壁宿舍的学前班教师何家明教龄已有36年时,刘延东深受感动,她深情地说:“少数民族边境地区的教师很不容易,我们在雷平中学时看到教师还住在上世纪60年代建的宿舍里,条件很艰苦,但教师们的精神状态非常好,勤勤恳恳,默默奉献。你们长期在艰苦的环境中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精神非常可贵,让我们很受鼓舞。今后国家会整合资源,加大投入力度,切实改善教师的工作生活条件,特别是为边远地区的教师解决后顾之忧。”
刘延东到达南宁职业技术学院时,恰逢学校举行庆祝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校园文化活动周,室内设计、侗族茶艺、调酒、服装设计等琳琅满目的各色展台让人目不暇接,校园内到处欢声笑语。在烹饪专业作品展示台前,一件件巧夺天工的食品雕刻作品就出自还满脸稚气的学生之手。“现在烹饪专业就业有没有压力?”刘延东关切地问。“金融危机对我们专业没影响!”指导教师笑着说。
作为全国首批“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立项建设院校,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在近年来的发展中,紧跟广西及北部湾经济的产业布局和结构调整来构建学院的专业体系,下大力气办特色专业、办精品专业,刘延东对学院这种发展思路十分赞许。她说:“广西站在新的起点上,需要各方面的高素质人才,需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不断改革创新,提高质量,为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高素质技能人才服务。”
已成功举办五届的中国—东盟博览会,使广西从边远省份一跃成为对外开放前沿和区域合作的重要交汇点。北部湾经济区开发建设,更使广西再一次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历经80载春华的广西大学也因此焕发勃勃生机。
在有色金属材料及其加工新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刘延东仔细观看了实验室最新研究成果应用的新产品,不时点头赞许,“广西大学在铝合金新应用方面的研究做得很有特色,既结合了国家发展战略的目标,立足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瞄准了地方工业建设,特别是广西铝工业的发展,又为国家的国防科技服务,有水平,有特色。”
在学校农学院,克隆牛科研项目负责人向刘延东介绍了项目开展情况,并介绍说,学校几个相关重点学科的科研基地将在明年3月一起搬进一幢新建的科研大楼。“围绕国家目标,地方发展,办好有特色、高水平的重点学科,并实现多学科的互动和融合是个好路子。”刘延东赞许地说。
刘延东勉励广西大学:“国家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中国和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给广西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党的十七大确立了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给高校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机遇。广西大学作为广西唯一的‘211工程’院校,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入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搞好定位,制定学科建设、科研工作和人才培养的战略规划,培养更多优秀人才,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西部地区加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和人才支撑。”
7日上午,刘延东听取了自治区的工作汇报。刘延东高度评价广西现代化建设取得的历史性成就。“2002年广西还有41个县未实现‘普九’,到2007年就在全国5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中率先实现‘两基’,高等教育在校生规模也比建区初期增长了300多倍,这些都是了不起的成就!”刘延东对广西壮族自治区“苦抓”、“苦干”、“苦帮”、“苦战”的“四苦”精神十分钦佩,“民族教育关系少数民族群众素质,关系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关系民族团结、边疆稳定和国家统一。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民族教育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同民族地区发展需求相比还有差距,必须采取切实措施认真解决。”刘延东语重心长地说。
刘延东强调要确保民族教育经费投入,公共教育资源向民族工作的重点地区、边远农牧区、高寒山区、边境地区以及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区倾斜,改善民族地区学校办学条件,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完善教师培养、培训和交流制度,加快发展职业教育,深化民族教育教学改革,把民族团结教育作为学校德育的重点,不断巩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自治区党委书记郭声琨、主席马飚表示,要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关怀和支持下,始终把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作为促进自治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举措,推动教育事业健康协调快速发展。
教育部部长周济、国家民委主任杨晶和国务院办公厅、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财政部、国务院研究室等有关部门负责同志陪同考察。 |
上一篇:
下一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