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机构简介 | 领导关怀 | 公益事业 | 新闻中心 | 公益社团 |  教育基金 | 合作发展 中文 ENGLISH
 
最新公告
 
最新图片
  公益社团  
世界华人联合会教育委员会

世界华人联合会简介

    世界华人联合会(总会)是全世界华人、华侨、华商、华裔大联合、大团结的国际性社团组织。
 
宗旨:世界华人联合会在以人民为重、民族为重、国家为重的原则下,本着以诚为本、以信为准、以和为贵、以礼为尚的信念,并遵循天下为公、有容乃大、见义勇为之信念,联合全世界华人中有识之贤能,致力于中华民族大联合、大团结,致力于祖国统一、民族富强,加强海内外华人的交流,努力发展经济、弘扬文化、发扬社会民主,为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而奋斗!
世界华人联合会既崇尚古老的东方文明,也尊重先进的西方文化,博采百家之所长,汇集文明之大成,发展中华民族的宏基伟业,实现中华民族的繁荣富强!世界华人联合会崇尚科学,重视教育,热衷于公益事业,主张全球经济一体化,国家之间和平共处,宗教之间互相尊重,联合世界上平等待我之民族,为改善人类的生态环境,共同创造一个仁慈博爱、诚信宽容、欣欣向荣、和平共处的家园而努力!
 
组织机构图:


 
世界华人联合会教育委员会:  English Name:Education Committee of Worldwide United Chinese Association
   
世界华人联合会教育委员会是世界华人联合会直属专业委员会。自成立以来,得到了世界各地的华人、华侨、华裔代表和海外朋友的大力支持,在国内更是受到了中央和地方各有关单位的帮助和支持。为了祖国的统一和平,凡有识之士,不分民族、国籍、性别、职业、年龄和信仰,只要热爱华人事业,热心社会公益事业,承认本会宗旨和章程,积极参加本会所组织的活动,服从本会的工作指导和监督,均可申请加入本会。世界华人联合会敞开胸怀,热忱欢迎各界有德、有识、有才、有道之人加入本会,携手共进,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贡献其聪明才智,共创和平圆融美好之未来!

组织文化:
人文观:上善若水,上德若谷。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开放文化生态,尊重本土历史,融合世界文明,善启人类智慧。
 
人本观:用心做人,用责任心做事。
发展观: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土,起于累土。
          慎终怀远,正举为尚。和谐共融,资源共享。
宗 旨:
    以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指针,贯彻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吸引聚合一切有知识、有能力、有智慧、有道德的各行各业的专门人才,紧紧围绕“弘扬优秀思想,服务中华教育”的主题,采集、整理和传承古今中外一切优秀教育成果,进行先进教育思想和理论的研究和探索,服务于杰出人才培养,积极推动中国教育界同世界各国、各地区的交流与合作,促进教育、科技和文化事业的发展,增进各国和各地区人民之间的了解和友谊,服务于华人教育、科学技术、文化艺术等一切有益事业。
 
任 務:
    联系世界各地的华人,同各国、各地区教育科研机构、学术团体、教育、科技交流组织、学校及热心支持教育事业的组织、企业、基金会及其相关人士等,在平等互利友好的原则下,开展广泛的交流与合作。
本会章程:
 
一、总则
    本会名称:世界华人联合会教育委员会
    英文:Education Committee of Worldwide United Chinese Association
    性质:世界华人联合会教育委员会是世界华人联合会直属专业委员会。由国内外科研机构、学术团体、教育、科技交流组织、学校及热心支持教育事业的组织、 教育机构和个人组成。
    宗旨:以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指针,贯彻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吸引聚合一切有知识、有能力、有智慧、有道德的各行各业的专门人才,紧紧围绕“弘扬优秀思想,服务中华教育”的主题,采集、整理和传承古今中外一切优秀教育成果,进行先进教育思想和理论的研究和探索,服务于杰出人才培养,积极推动中国教育界同世界各国、各地区的交流与合作,促进教育、科技和文化事业的发展,增进各国和各地区人民之间的了解和友谊,服务于华人教育、科学技术、文化艺术等一切有益事业。
本会地址设于北京。
 
二、业务范围
(一)教育研究
    本会汇集了国内外教育行政部门、科研单位、各级各类学校、各大权威教育机构等众多知名专家、教授、学者强大的资源优势, 具有中西合璧的自然优势,经验均来自于各国教育行政管理机构的政府官员,教育教学管理一线的教育局长、名校校长、一线优秀教育工作者及著名企业管理者,他们有着很高的学术造诣和丰富的教学、教研与管理经验,庞大优秀的研究队伍能够从解决实际问题入手,对教育教学管理过程中出现的真问题入手,本着“理念创新,理论务实,实践突出,技术先进、科学管理、资源优化、解读精辟,符合国情”的根本原则对有需求的教育单位进行全面细致的具体研究、跟踪和指导,致力于解决其在教育教学管理和成长发展过程中的难点与困惑,并提供审阅评估等一系列系统化、专业化服务。
 
(二)教育培训
    本中心依托国内外教育行政机构与诸多国家级教育培训机构联合开展各种相应培训服务。面向全国教育行政管理者、全国高校各级管理者、中小学校长以及部分在校骨干教师进行培训。面授培训针对性强,交流互动充分。本会常年举办各种会议、论坛、课题研讨与交流活动,以充分发挥各方资源优势,促进分享合作,共同交流提高。培训方式主要为进修班、交流班、专题研讨班、高级研修班、论坛峰会等。学制根据不同类型和对象,实行长短结合,并以短期培训为主。团结和组织全国立志投身教育事业的教育实践者、理论研究者以及自愿加入的各级教育机构,积极开展与与世界各地的先进教育机构的学术交流、课题研究与推广及评估认定等活动,为深化我国教育改革及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服务。同时配合相关培训机构进行课程设计和资质认证,提供有关国际证书认证信息,组织相关国际组织和学术机构进行高层互访,协助拓展业务往来和开展学术交流。为满足国际教育技术和学术交流信息需要,将陆续推出一系列精选的、经典的国际学术交流项目,专业培训课程,国际教育咨询和涉外教育考察活动以服务科技进步和经济增长 , 满足社会发展和人才需求。也将根据发展需要,与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际相关教育权威机构、名校展开合作,积极开展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
 
(三)课题推广
    本会将有组织、有计划地精选国内外重点研究领域的规划课题,科学合理地组织下属单位按规定程序参与课题申报并予以备案。协助课题组负责人对子课题立项评审以及指导课题参与单位开展学术咨询和研讨会。协助组织专家鉴定,推荐取得优秀成果的课题组织者申请世华会教育基金。宣传和推广优秀课题成果。
 
(四)国际交流
    本会联合国内外教育机构,学术团体,教育学会展开合作,组织及协助安排友好国家和地区的教育考察和业务培训活动;通过国际传媒推介世界专家,国际人才和权威机构,以发布最新信息,发表相关文章,出版系列书籍等方式,介绍成功之道,提供投资指引和合作指南。以促进国际间科学技术和文化教育合作为宗旨,积极推荐权威专家和优秀学者来华从事合作洽谈和教育教学工作;并致力于开发国际教育和国际人才优势,通过组织和参与国际间人才研究和交流活动,充分利用国外先进技术和智力资源促进中国与世界接轨,以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需求和全球一体化进程。

三、会员管理
第一条 为满足各相关单位及个人加入本会的要求,加强对会员的管理,根据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会采取单位会员和个人会员制。单位会员由本会统一发展和管理,个人会员由下属单位或委托分支机构、单位会员发展和管理。
第三条  单位会员分类:普通会员单位、高级会员单位、理事会员单位。包括:
    1、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分支机构;
    2、 有较大影响的教育集团和有关教育机构。
    3、 具有优秀教育管理理念的教育行政部门和优秀教育教学思想的地方学校。
第四条 单位会员入会程序:
    1、登陆世界华人教育网,网上注册会员,填写必要信息。
    2、本会讨论通过;颁发《世界华人联合会教育委员会单位会员通知书》。
    3、由本会颁发《世界华人联合会教育委员会单位会员证书》,单位负责人同时聘为本会理事。
第五条  单位会员享有的权利:
    1、本会的选举权、被选举权和表决权;
    2、优先参加本会组织的国内外各项活动;获得本会服务的优先权;
    3、优先享有参与国家级课题的权利。课题负责人将被聘为本会理事。
    4、享有本会国内外教育信息优先咨询权。
    5、对本会工作提出批评、建议、进行监督;
第六条 单位会员履行下列义务:
    1、遵守本会章程;热心世界华人事业、热心社会公益事业;
    2、维护本会合法权益;执行本会决议,积极维护本会的声誉与形象。
    3、遵守本会章程的各条规定,履行本会义务,完成本会交给的科研任务;制定长期科研规划和组织各种学术认真贯彻本会制订的关于会内工作的宗旨、各项方针、路线;活动;
    4、从事教育科学研究和教育教学改革实践,参与学术交流活动;召开学会工作经验交流会或理论研讨会;向本会提交学术论文,提供有关学术资料。 
    5、按规定交纳会费和相关活动费用。
 
顾问委员会

 
许嘉璐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国家语委主任、民进中央主席
 
成思危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建中央主席
 
铁木尔·达瓦买提  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
 
韩启德  全国人大副委员长 欧美同学会会长
 
孙孚凌  原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工商联名誉副主席
 
王文元  原全国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常务副主席
 
萧灼基  全国政协常委、著名经济学家,社会与法制委员会副主任、北大教授
 
王治国  原全国工商联副主席
 
马兆祥  中国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原副部长
 
李宝库  原国家民政部部长
 
张金惠  原教育部政策法规司副司长
 
安成信  国务院原副秘书长、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会长
 
刘占山  教育部职成司副司长
 
戴家干  国家教育考试中心主任
 
张 力   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顾明远  中国教育学会会长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博士生导师
 
陶西平  国家总督学顾问、亚太联合国教科文联合会主席
 
郭永福  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
 
张晋峰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周南照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国际教育与价值教育联合会会长
 
朱小蔓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研究与培训教授、博士生导师
 
于建福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科研处处长
 
陈广庆  中华职教社总干事
 
陈云英  政协委员、中国教育学术委员会委员、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
 
吴志功  华北电力大学党委书记,博士生导师
 
林建华  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
 
张岂之  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高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顾问
 
谢志华  北京工商大学副校长

任继愈  国学大师,著名中国哲学史专家、宗教学专家、国家图书馆馆长

高洪源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杨叔子  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前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张贷年  著名哲学家、北大教授。中国社科院哲学研究所兼职研究员、中国哲学史学会会长、中华孔子学会会长 

 
学术指导机构: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
中国教育学会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 北京师范大学  

 上一篇:
 下一篇:
  招贤纳士 |联系我们 |收藏本站 | 设为首页
业务指导:北京师范大学            技术支持: 北京京师智业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中华人民共和国京ICP备09075026号)Copyright© 2004-2054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