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整体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经历教育体系研究
分类: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规划课题
级别:国家级课题
内容简介:
1、 “经历教育”行动研究的理论意义、实践意义和价值
“经历教育”就是通过有计划的“主体经历的德育活动”,引导学生作为德育的主体、活动的主角,在教育活动和实践中获得各种经历,引导学生在经历中体验生活、感悟人生、追求成功、学会发展。“经历教育”的本质是实践育人,核心是体验感悟,关键是教师的科学引导和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这个定义表明,“经历教育”就是体验教育,是为了使体验教育具体化、操作化而开展的教育。“经历教育”行动研究就是全体教育工作者在德育工作中研究自己的德育工作,在研究状态下开展德育工作,在不断地实践和研究中切实贯彻落实“若干意见”精神,实施体验教育。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指出,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实践中来的。实践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基本途径。人们只有在改造世界的实践中才能认识世界,只有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才能促进人的自我认识和自身的发展进步。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道德的实质也是实践的,是用实践精神把握世界的产物。我们依据这些理论,再把它同素质教育思想结合起来,同素质教育的重点结合起来,把人的发展的丰富多彩的个性特征融汇其中,以因材施教和多元智能理论为实施策略,就构成了体现先进教育理念的“经历教育”,“经历教育”是具有先进的科学化的目标内容和科学化艺术化相结合的德育途径方法的新的德育理论与实践体系。
“经历教育”研究把握了德育的本质和基本规律,有效地促进了德育理念的创新。
“经历教育”吸收“愉快教育”的“乐学”思想,善于调动学生的德育活动的积极性、创造性;借鉴“情境教育”的情感激励、情境设置、拓宽教育途径方法的教育思路;学习“体验教育”的关注主体体验感悟,促进道德内化的做法;采纳“成功教育”的鼓励学生成功、帮助学生成功,在成功中增强信心,追求进步的策略;贯彻“创新教育”的弘扬创新精神,培养创新人格的教育思想。“经历教育”把这些教育优势集于一身。其理论与实践的最大优势是吸收当代最先进的教育理论,并把他们有机地和谐地整合、融汇到自己的理论体系和操作体系之中,在更广阔的实践领域和更深层的规律上求索和发现,并增强其教育魅力和实效性,创造出“求真务实的德育”。求真即追求科学追踪先进,务实即从实际出发,又为德育服务。
把德育放在“人生经历”中考查,我们会更深刻地认识到,人生于世不但需要学习和遵守道德规范、道德伦理,还需要道德能力、道德智慧的武装。没有道德能力的道德,是残缺的道德,没有道德智能的人,是难以实现道德行为也难以取得自身的成长和发展的人。培养道德思维和认识能力、道德判断和选择能力、道德践行和监控能力,其作用有二:一是让学生在道德经历中培养和锻炼道德能力,把高尚的品德、敏锐的目光和智慧的头脑统一于一身,将来才能从善嫉恶、扶正祛邪,增强社会适应性,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做出实际贡献。其二让学生在道德经历(实践)中培养和锻炼道德能力,促进他们在道德生活中的成功,增强道德提升感,激发他们对“道德行为”和“道德的经历”的热爱与追求,从而促进其“智慧的德育”积极主动地发展,从而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科学把握学生成长规律。
“经历教育”行动研究能够有力地促进教师的继续发展,有效地实现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
“经历教育”行动研究不但是把学生培养成优秀人才的行动,对每个实验校可以说是振兴学校的重大行动,同时也是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的重大行动。
总之,“经历教育”行动研究是原创性课题,也是理论价值、应用价值高,创新性强的研究课题。“经历教育”行动研究是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关于人的发展学说为基石,是认真学习贯彻素质教育理论,学习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特别是学习党的十六大文件精神的基础上提出的德育研究课题。他不仅仅是德育途径方法的改进和加强,更重要的是德育理念的创新,德育目标、内容的素质教育化。他不但是中小学德育的一次重大创新、一场重大改革,更将对素质教育的德育理论做出贡献,为极大地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和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做出贡献。
2、 “经历教育”行动研究目标:
我们把研究重点放在“经历教育”与新课程教学改革上,这是实施“经历教育”的突破口。
新课改的重要思想之一是让学生在“经历”中增长智慧,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积极推进新课改、深入研究怎样通过新课改加强学科教学的德育,培养新世纪的创新人才将是本课题研究的重要目标。
1、培养科研型校长,建设教师发展型学校。
加强校长培训,建设教师发展型学校,把经历教育纳入学校发展计划、教师发展计划。制订和实施教师发展型学校的标准、规划和措施。
2、深化行动研究,培育校本研究经验。
把经历教育行动研究深化到校本研究中,培育校本研究的典型,推广校本研究的经验,使大多数学校能独立有效开展校本研究,打造自己的德育优势。
把经历教育行动研究深化到各学科教学中去,寻找学科教学的经历教育和德育工作的经历教育的对接点和融合点,实现二者的结合和互动。
3、进一步优化经历教育的课程体系,实现经历教育的整体规划。
制订“学科课外活动经历教育的实施意见”,制订“学校经历教育体系的整体规划”,依据中央教科所“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实践导引”的理念和方法,制订“中小学各年级的经历教育规划”,在“规划”的指导下导引“四项活动”,打造德育课程的整体优势。总结推广“四项活动”的经验和典型,着手策划编写“走进德育新课程”。
4、加强管理评价,实施六百工程。
制订“四项活动”的实施要求和评价标准、评价方法。加强检查,强化交流总结,树立各类先进典型,表扬优秀。实施六百工程,即参加“整体构建”总课题的创优活动,又推动自己的经历教育行动研究不断攀登新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