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为儿童,是我一生的志向。”这是中国幼儿教育学、儿童心理学的开拓者陈鹤琴常讲的一句话。他创办了我国第一所幼稚教育实验中心———南京鼓楼幼稚园,抗战期间又创办了中国第一个公立幼稚师范学校。他一生中对创办和发展我国的幼儿教育事业、研究儿童心理和师范教育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学习陈鹤琴鞠躬尽瘁为儿童的精神、研究和总结他的教育思想和实践,使之有用于今日,仍然有着现实意义。
开创中国幼儿教育
陈鹤琴,
1892年出生在浙江上虞一个破落小商人家庭,
6岁丧父,依靠亲友资助得以读完中学。
1911年考入清华学堂,
1914年考上庚子赔款奖学金赴美留学。他原想学医,但在赴美的邮船上,面对波涛滚滚的太平洋,他对“我的志向究竟是什么”又作了最后的思考:“医生是医病的,我是要医人的,我喜欢儿童,儿童也喜欢我,我还是学教育,回去教他们好。”他下了决心献身教育,挽救积弱的中国。
1919年,陈鹤琴获得哥伦比亚大学教育硕士学位后,接受南京高等师范校长郭秉文之聘回国。
陈鹤琴来到南高师讲授儿童心理与教育学课程。有人议论说:“堂堂大学教授,搞娃娃教育有什么出息!”陈鹤琴毫不在意,他开始着手儿童心理和儿童教育的科学实验工作。
1920年
12月,长子一鸣出生,陈鹤琴为他摄影记录
808天,
1924年将对一鸣成长过程的观察和研究编成《儿童研究纲要》。
1923年,陈鹤琴在鼓楼住宅办起南京鼓楼幼稚园,自任园长。
1925年邀请东南大学陆志韦、张子高教授等
10人成立董事会,购地三亩建新园舍,是为东南大学教育科实验幼稚园,陶行知称这所幼稚园中国化的实验“是意义重大又令人鼓舞的。”这年,陈鹤琴的《儿童心理之研究》、《家庭教育》两部著作由商务印书馆出版,被列入大学教育丛书,对《家庭教育》一书中提出的家庭教育
101条,陶行知称作者是“以科学的头脑、母亲的心肠,做成此书”,此书“系近今中国出版教育专书中最有价值之著作。”
培养中国化幼教师资
1927年,陈鹤琴曾应南京特别市教育局局长陈剑修之请,任教育局学校教育课课长,他制订了学校分区实验制度,组织师资培训,培养了不少有思想、有能力的小学校长,如当时的大行宫小学校长周红华、府西街小学校长王芷湘、武定门小学校长王桂林等。陈鹤琴认为,要办好中国化的幼儿教育,必定要由中国人自己来培养中国化的幼教师资,
1939年冬,陈鹤琴来到重庆,国民政府教育部要他当国民教育司长,陈鹤琴表示,要做事,不做官,决意到江西开办中国第一个公立幼稚师范学校。
1945年初,日寇沿赣江南下,陈鹤琴带领幼师
200余名师生从江西泰和县撤退。国民党赣南行署专员拒拨迁校费,还说:“我劝你还是抛开学校,带着家眷去大后方算了。”陈鹤琴当面驳斥后愤然离去。他通过友人借钱雇船,管船的问他:“你家有多少个孩子要借船?”陈鹤琴回答:“我有一百多个孩子。”管船的得知他是人们敬仰的教育家后,立即将当局控制的船只拨给他,
200余名师生抵达安全地带,而陈鹤琴的儿子一鸣却是一个人随着难民走了一百多里,才与父母会合。
1943
年,幼师由省立改为国立,包括专科部、师范部、小学部、幼稚园、婴儿园五部分,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幼稚师范教育体系。抗战胜利后幼师迁沪。在江西和上海期间,陈鹤琴进行了“活教育”的实验,他认为,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学生如何做人,要“引起儿童对学习的兴趣,启发儿童的思想,培养儿童的主动性和创造能力。”对孩子要“从小教起,从小教好”,培养孩子会用手、会用脑,有创造精神和独立生活能力,“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
为幼教事业鞠躬尽瘁
解放后,陈鹤琴作为教育界代表赴京出席首届全国政协会议,他题词自勉:“愿竭志尽忠为人民服务,为儿童尽瘁以底于成。”
1956年陈鹤琴回到阔别多年的南京,主持南京大学师范学院(翌年改为南京师范学院)工作。在南师工作期间,为了办好学校,他日夜操劳,主持聘良师,建大楼;他既当院长,又搞科研;既要不间断地为幼教系学生上课,又要亲自抓南师附小幼儿园和鼓楼幼儿园两个实验试点,对儿童进行“五爱”教育。他还认真学习政治理论和新教育理论,编书写文章,
1956年在南师科学讨论会上宣读了《从一个儿童的图画发展过程看儿童心理之发展》的学术报告,同时展示了他所保存的一鸣从
1岁到
16岁期间画的
561幅图画中的
205幅,引起与会者的极大兴趣和重视。
1956年
6月
1日,陈鹤琴参加南师附中的庆祝“六一”国际儿童节大会,表演了“是一个小兵了”节目,当时笔者在附中读初中一年级,看到
64岁的老院长维妙维肖的表演,深受感动并深感敬佩。但时过不久,陈鹤琴在“批判资产阶级个人主义运动”中受到批判,
1958年被免去院长职务,被迫离开教育岗位。为此,陈鹤琴十分伤心,但他对子女说:“我还要为儿童教育奋斗
40年”。然而,文化大革命中他在劫难逃,
78岁到金坛农村放牛。
粉碎“四人帮”后,陈鹤琴十分激动,他表示还要为培养共产主义事业的幼苗再发一份光和热,
1979年,他坐着轮椅参加全国幼儿教育研究会成立大会,被推选为全国幼儿教育研究会名誉理事长。
1980年,陈鹤琴由于用脑过度脑血栓病复发,被送进医院抢救。
1982年
12月
30日,陈鹤琴病逝于南京,终年
90岁。
1983年
1月
8日,陈鹤琴追悼会在南京石子岗殡仪馆举行。
来源:南京晨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