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方向 因地制宜
——谈江隆基的教育思想
江隆基11905年一1966年),我国近现代教育家,字盘安,又名江泮庵,陕西省西乡县人。1925年考入北京大学。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赴日本留学,边读书边从事革命活动。1931年到德国柏林大学留学,曾任旅德与旅欧华侨反帝大同盟书记。1936年回国,抗战爆发后历任陕北公学副教务长、教务长,华北联合大学教务长,延安大学副校长,陕甘宁边区教育厅副厅长等职。解放后任西北军政委员会教育部长,主持西北五省一市的教育工作。1952年起任北京大学副校长、党委书记。1959年调至兰州大学任党委书记兼校长。在1966年“文化大革命”中,被迫害致死。曾为第一届和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共八大代表。论著辑为《江隆基教育论文选》。
我们从以下八个方面介绍江隆基的教育思想。
一、办学思想论
办学思想解决办学方向和培养什么人以及怎样办好学的问题。江隆基在办学过程中总结出了以下几条办学原则:端正办学思想,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综合性大学坚持教学和科研一起抓;办学必须从实际出发。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1)始终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无论在战争年代,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江隆基始终坚持办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经济服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学校党的队伍和组织建设,保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2)办学必须面向社会。学校培养的学生要适应社会的需要,而且高等院校的科学研究也必须面向社会,为社会服务。(3)从实际出发,办好高等教育。江隆基认为办学必须接教育规律行事,但也要结合国家的实际、教育地区的特点和政治经济发展的状况,实事求是地制定教育规划。
二、思想政治教育论
思想政治教育在高等教育中起着保证学生政治方向和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作用,江隆基在这个方面有过深刻的论述:(1)党的教育方针是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这是高等学校办学的指导思想,一切工作都必须以它为依据,思想政治工作也必须围绕这一中心展开。(2)思想政治工作必须齐抓共管。首先,专职的政工干部应深入学生实际,有的放矢地做思想工作;其次,必须建设一支优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师队伍,这是极为关键的一环;最后,所有的教师都必须起到教书育人的作用,而不只是传授知识。(3)理论联系实际,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把思想政治工作纳人教学、科研和日常生活的轨道中,避免空洞说教。(四)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为基础,建立健全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体系。
三、教师论
(一)江隆基认为必须尊重教师的劳动,这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应有之意,也是做好教师工作最基本的要求。具体来说,(1)正确估量教师队伍,不能笼统地将之视为资产阶级的知识分子,而要承认他们在经历了社会主义改造之后已经基本上是工人阶级的知识分子;(2)正确地对待师道尊严,尊重知识、尊重科学、尊重前人的劳动。
(二)他认为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而且必须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三)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做到“各得其所,各展所长”。这涉及到党的知识分子政策,江隆基认为关键是处理好团结与改造、团结与争鸣、团结与使用三个问题。
(四)江隆基以陶行知先生的“重师必先师自重”这句语来作为对教师自身的要求。他向教师提出了以下基本要求:热爱教育事业、教好书、有一定的科学研究水平、教育别人也教育自己、爱护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可以看出,他在教师工作的理论方面是有贡献的,在实践方面同样也是如此。
四、教学进程论
教学过程是指教与学所构成的特殊的认识活动,是教与学的实施过程。对此,江隆基论述了几个基本的问题:(1)教学活动是学校教育的基本活动,这是它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2)教学过程是依靠一定的教师,借助一定的教材,按照一定的教学计划进行教学。这种观点揭示了教学过程中诸多要素相互作用的动态特点。(3)教学过程的认识规律与一般认识规律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其主要特点是“从已知知识开始的”。而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认识过程可概括为:“理解一接受—巩固、消化、融会贯通一实际应用”,不能生搬硬套“实践一认识—实际”的公式。(4)提高教学质量是教学过程中经常性的中心任务。
五、课程论
课程论要回答教学中教什么的问题,江隆基的课程论思想包含以下内容:(1)课程设置要为一定的教育目的服务,坚持下述原则: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结合;基础科学与应用科学的结合;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贯彻全面发展的方针;明确培养目标——有文化的劳动者。(2)不能以“打碎旧的国家机器”的办法来进行旧有课程的改造,而要有分别有步骤地进行,并且以适应国家建设的需要和适应学生的消化能力为目的。(3)博与精的统一是课程设置的基本原则,具体做法是要加强基础课、外语课程和政治理论课,并让有经验的教师上教学第一线。(4)教学计划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现培养目标的行动方案,是课程实施的基本依据。(5)教学大纲和教材是课程讲授的必要条件。凡此种种观点虽然都是针对当时的情况提出来的,但对今天也有裨益。
六、教学原则论
江隆基对高等学校教学原则的阐述是:政治与业务相结合的原则;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全面发展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循序渐进与系统性相结合的原则以及教师与学生相结合的原则。其价值主要体现在一方面继承了革命根据地高等学校教学原则的传统,另一方面坚持以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并特别强调了教学原则必须反映教与学的客观规律。
七、教学方法论
江隆基认为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而要改进教学方法,教师应注意经常研究教育方针和教育政策,学习教育原理,并在正式上课之前经过试讲。此外,教学方法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教学方法符合教学计划的要求;符合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可接受的水平;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贯彻启发式,废止注入式。他还提出了课堂讲授、实验课、习题课、课堂讨论、辅导答疑、实习等各个教学环节的教学方法。在学生的学习中,则十分重视学习目的性教育,提倡主动积极的学习方法。江隆基的教学方法论没有过多地涉及具体的教学方法,但这丝毫不能降低他所阐明的一些原则问题的重要性。
八、管理论
江隆基从30年代起就从事高等学校的教育管理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加之他潜心学习,勇于探索,所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高等教育管理思想体系。首先,他总结了高等教育管理的八条规律:政治为统帅,教学为中心;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统一,以理论学习为主;首先学好基础课,然后学好专业、专门化课程;承认学习上的差别性,培养独立钻研的精神;发扬学术民主,提倡自由讨论与贯彻“双百”方针;正确处习。好教师、学生、职工之间的关系,搞好团结与合作;动与静的结合。其次,他摸索出了稳定高等学校教学秩序的“四大固定”(教学计划、教材、教师任务、教学研究方向)和“二小固定”(教学日历、课程表、作息时间),并着手建立和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最后,他特别强调党在高等学校中的领导作用。
江隆基是一位有较高知名度的、为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作出重要贡献的杰出教育家。他在教育实践中卓有成效,更有着丰富的教育理论修养和马克思主义修养。在教育学,特别是高等教育学的诸多领域都有系统的论述,对教学理论和高等教育管理尤有深刻而独到的见解。他也是一位品德高尚的人,在教育界留下了许多动人的佳话。古人所谓的立德、立功、立言之说,可以说在他的身上得到了突出的体现。
(刘泽云)
主要参考文献
1.周培源著.江隆基教育论文选.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1
2.陈润林等著.江隆基教育思想研究.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199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