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小蔓简介
朱小蔓,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兼党委书记、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国家督学,兼任中国德育杂志社社长、主编,教授、博士生导师。
1947年底出生,1973年在安徽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1988年在东南大学哲学与科学系获哲学硕士,1992年在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获教育学博士。1992-1993年在莫斯科大学哲学系做访问学者,师从前苏联伦理学教学委员会主任、莫斯科大学哲学系伦理学教研室主任阿·依·吉塔连柯教授,专攻道德哲学。在大学和科研单位从事教学、研究及管理工作三十三年,期间曾任安徽师范大学中文系助教、安徽师范大学团委副书记、党委宣传组组长;南京铁道医学院团委书记、党委宣传部副部长、马列主义教研室副主任、德育教研室副班主任、政教处负责人;南京师范大学教科所所长、教育科学学院院长、1996年至2002年任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主管教学工作。
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哲学、道德教育哲学、情绪、情感发展与教育、教师教育。目前主持国家级、省部级课题以及中外合作项目六项。主要有:《社会转型时期道德学习研究》、《义务教育“新三片”均衡发展研究》、《基础教育阶段现代学校制度研究》,参与并合作主持教育部《素质教育系统调研》、《教育公平问题研究》、《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研究》,与俄罗斯教育科学院合作主持《20~21世纪之交中俄教育比较研究》,已分别出中、俄文版。合作专著、合著和主编二十余部学术著作,发表论文百余篇(包括英文、俄文、日文)。专著《情感教育论纲》获江苏省第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对话性著作《教育的问题与挑战——思想的回应》获中国教育图书二等奖、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主持项目《小学素质教育模式理论研究》获教育部师范改革项目一等奖。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曾被评为江苏省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1995以来担任博士生导师,迄今共独立培养硕士生5人、博士生18人、博士后12人、访问学者14人。
现为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教育学一级学科及国家级重点学科带头人、北京大学、中山大学、东南大学、浙江大学等校兼职教授,同时兼任华东师范大学国际教师教育中心名誉主任、教育部教师教育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地方教育史志研究会会长、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副会长、全国教师教育学会副会长、韩国教育开发院项目评审委员、俄罗斯教育科学院外籍院士。1993年以来,应邀在俄罗斯、保加利亚、日本、韩国、泰国、美国、英国、瑞典等国及我国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大学及教育研究机构做专题学术报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