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机构简介 | 领导关怀 | 公益事业 | 新闻中心 | 公益社团 |  教育基金 | 合作发展 中文 ENGLISH
 
最新公告
 
最新图片
  国学大讲堂  
王财贵博士北师大讲座(三)

     有人曾经说读经这样一种教育,就是教育的经济学。因为它太经济了,只要学一点点,它就有很大的收获。所以,从今天开始我们每个老师,希望你记住一句:我们所要教给学生的一定要教他有用的东西,而且这个有用一定是高度有用,而这个高度有用是一辈子有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你只要教五分钟就影响他一辈子,你只要教几句话就让他一辈子受用。假如不是这种教材你不要教,因为什么?因为学的刚才说的那种教材,自己就会了,你教他做什么。
    台湾的语文教育失败了,严重地失败了,我们费了那么多的时间来学国语国文,但是语文程度一年不如一年,为什么专门在浪费孩子。我们举几个例子,我们的小学,他认为小学生懂什么,小学生懂什么呢?小学生只懂得他身边的生活,于是我们要生活寓教育教育寓生活,所以我们要教他身边的语言。所以他懂得什么呢?小猫小狗,所以我们教材里“小猫叫小狗跳;老师早小朋友早,我的书包里,有书又有笔;天这么黑,风这么大,爸爸不回去……”。
     小华、小明、小英的故事讲了六年,这三个人在六年之内阴魂不散。学了这三个人的故事之后,一个人到了十三岁升上初中了,他的心灵里面除了认识两千多个中国字以外,他的心灵当中有四个字可以形容:“一无所有”,完全浪费。
      现在我举一个另外的例子,这不是我说的,这是唐德刚先生,他反省胡适之的所谓白话文运动。胡适之先生是鼎鼎有名的名人,他自己接受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邀请,在他晚年的时候,用英文讲自己的一生的经历,叫作自传,不是口述自传。因为是英文但是这个很有历史价值,所以,他就叫他的学生唐德刚(现在美国纽约大学当教授),叫他把它翻译成中文。在翻译的时候,唐德刚一面翻译一面就下注解,对于胡适之先生的功业,有一些评论。在讨论到民国八年“五四运动”,民国九年白话文运动的时候,唐德刚先生这样说,我来念给大家听,书上说:
    “这一场的白话文运动,尤其是以白话文作为中小学教育工具这一点,其建设性还是破坏性究竟孰轻孰重,最好还是让在这个运动影响最重的时期,受中小学教育的过来人来再现身说法,因为民国九年的时候胡适之建议国民政府,把我们小学的国文教育完全改成国语就是完全改成白话文,小孩只学白话文就好了,不要再学那些极其拗牙的古文了,这叫白话文运动”。
     唐德刚先生就是那时候正好是小学生要入学的人,于是他亲身经历到了这种变化。他说:“要是由我来说,才能够知道这种教育到底是成功的还是失败的,是对国家有利的,还是在残害国家的。笔者本人就是胡先生所称许的,当年新学制所受教育的小学生之一。很不幸,我是个乡下孩子,距离我家最近的国民小学叫作“公立小学”,“公立小学”一概都照政府的办法教白话文,这个小学也在十里之外。我们上不了公立小学,只好在家里祖父开一个私塾来教我们几个亲戚的孩子,我祖父是革命党,他的头脑是新的,所以他有许多的改良,不是按照一般的私塾教育。但是在国文这一课他却规定我们要背诵古文,作文也要用文言文,不许用白话文,我在这个私塾之内读了七八年之久,我的国文就“从床前明月光”一直背诵到“苦稽古帝尧”。”(“苦稽古帝尧”是尚书,号称极其拗牙,所以把尚书都背完了,大概《四书》、《五经》、《诸子百家》都背完了。)
    “在我们这些同学,当中除了二三个实在念不下去之外,大多数的孩子都不以为是辛苦,最后在家长的鼓励之下,竟然也主动读《资治通鉴》和《昭明文选》这些大部头书,那时候才几岁、十一岁;在我们十二岁那年春天,家长送我们上初中,必须有一张小学文凭,所以就把我们插班到公立小学去。我还很清楚记得,我们在公立小学所上的第一堂国语课,就是有关早晨那个公鸡的白话诗,他的诗是这样子的:
9 7 3 1 2 3 4 4 8 :
 上一篇:
 下一篇:
  招贤纳士 |联系我们 |收藏本站 | 设为首页
业务指导:北京师范大学            技术支持: 北京京师智业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中华人民共和国京ICP备09075026号)Copyright© 2004-2054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