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矿业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
211工程”和“
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重点建设的高校之一。学校设有研究生院。
中国矿业大学的前身是创办于
1909年的焦作路矿学堂,后改称焦作工学院。
1950年,以焦作工学院为基础在天津建立了新中国第一所矿业高等学府——中国矿业学院。
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唐山铁道学院采矿科系并入中国矿业学院。
1953年,迁至北京,改称北京矿业学院,
1960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高校。“文革”期间,迁至四川,更名为四川矿业学院。
1978年,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在江苏省徐州市重新建校,恢复中国矿业学院校名,并再次被确定为全国
88所重点高校之一。
1988年,更名为中国矿业大学。
1997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
2000年,划转教育部直属管理。
中国矿业大学的建设与发展,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关怀。
1988年
5月,邓小平同志亲笔为学校题写校名。
1996年
1月,江泽民、吴邦国同志视察我校。
1999年建校
90周年前夕,江泽民同志为我校题词:“开拓创新,严谨治学,把中国矿业大学办成一流的能源科技大学”;李鹏同志题词:“发展能源科教事业,培养跨世纪优秀人才”;李岚清同志专程到学校视察,对学校办学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
2002年
5月,国务委员、时任教育部部长的陈至立同志视察学校。
2005年元旦,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亲切接见著名矿井瓦斯防治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我校教师
周世宁教授,并指出能源工业发展与安全生产离不开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希望中国矿业大学保持特色,办成精品。
中国矿业大学经过九十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以工科为主、以矿业为特色,理工文管法经教育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目前,学校设有
18个学院,
60个本科专业;设有
9个一级学科博士点,
14个一级学科硕士点,
50个博士点,
100个硕士点;现有
8个国家重点学科、
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
4个部级重点学科,
9个省级重点学科,
8个“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岗位设置学科,
1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中国矿业大学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先后为国家培养了
12万多名毕业生。改革开放以来,学校先后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13项(其中一等奖
3项),省级教学成果奖
55项;国家级优秀教材奖
9项,省部级优秀教材奖
54项;国家级精品课程
3门,省级精品课程
8门;省级优秀课程
45门、优秀课程群
2个;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
3个,省级品牌专业
10个、建设点
2个,省级特色专业
3个、建设点
3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
1个;江苏省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3个、建设点
5个。近年来,我校本科生共有
1500余人次获得省级以上科技竞赛奖励
1000多项,大学生累计获得专利授权
110余项。
1999年以来,我校有
11篇博士论文入选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目前,学校共有各类学生
40000多人,其中研究生
5000多人,普通本科生
25000多人,留学生
100多人。
中国矿业大学致力于科学研究,取得了一大批高水平的研究成果。“九五”以来,学校先后承担各类科研项目
7189项,其中国家级科技项目
638项,包括“
863”项目
45项、“
973”项目
43项、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
9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85项等;先后获得国家级科学技术奖
37项,省部级科学技术奖
498项。申请专利
661项,授权
446项,出版各类著作
875部,编写教材
176部。近年来,学校积极实施国际化教育制度,全方位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同德国杜伊斯堡大学、英国诺丁汉大学、澳大利亚斯运伯恩科技大学、美国肯塔基大学等近
50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学术交流和合作关系,成功举办了多次国际性学术会议,学术交流日益活跃。
|